假期师德培训心得体会
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,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,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、工作生活状态。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假期师德培训心得体会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为人师者,必有德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“传到授业解惑”是我们的职责;“为人师表”更是我们的使命。所以,高尚的品德是我们必备的素养。
在20xx年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会上,xx局长作了深刻的报告,他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,更是对教师们寄予了厚望。
一、他希望教师们能增强“三感”,践行使命。首先,对学校要有认同感,包括认同意识、团体意识和。惟其如此,教师才能把“教学”当成一项“事业”,用心经营,而绝非仅仅只是“谋生”的一份职业。其次,对学生的责任感,包括对教师职业的敬畏、对成长中生命的尊重,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。高中时期的学生,正值人生中对重要的阶段,他们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这一阶段通过他所接触的人、事、物而逐渐定型,而在这一阶段,陪伴学生最多的是老师,故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也是老师,所以,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,教师应本着“负责”的原则,以德为先,妥善处理。再者,是对职业的自豪感,包括发现职业的价值、寻找过程的幸福和点燃创造的激情。如此,才可使得教师在工作中获得幸福感、满足感和成就感。
二、他希望教师在教书育人之中能提升“三力”即学习力、创造力和引导力。学习力包括把学习作为自觉追求、加强专业阅读及团结互助。《新课程标准》中要求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,学生是学习的主体,只有如此他们才会自觉学习,从而提高他们的专业阅读量,并提升他们的团体意识。教师的创造力表现在探索“以学定教“的新型课堂,并要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反思。创造,对于任何一个团体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,尤其是教师,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,要保证课堂永远是年轻有活力的,就一定要有创新,在创新中让学生获得知识,汲取养分。引导力,包括引导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、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人生规划。引导者的身份,何其重要!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,我们要时刻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健康,认真细致地将他们引导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,尽可能地为他们的美好未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。
三、他希望教师在为人处世中能胸怀三心:爱心——博爱、尊重、宽容并严慈相济;耐心——尊重规律,认真倾听、学会等待;细心——关注每个教书育人的细节、每个学生成长的足迹、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。无“心’之事必不能成。尤其是教育教学,“心向往之”,才会有灿烂的阳光,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,才能勾勒出美好的未来。
“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”,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,而我有幸能成为其中的一员,我愿修养品德,提升专业素质,尽己所能,使我的学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。
相较于往年,今年的师德学习显得十分“平淡”。因为既没有为工作累倒在讲台上的先进教师事迹,也没有像汶川大地震那样特殊环境下涌现出来的英雄教师事迹,所以似乎少了点“轰轰烈烈”的味道。然而细细品味,感觉到的是“真实”、“快乐”和“感悟”。
朱爱莲局长向我们阐述的是教师生活和心理的真实。她用朴实亲近的话语,告诉我们教师要爱自己,要让自己幸福快乐积极,然后才能给学生带来幸福感。
陶西平先生从古今中外对教育的纵横分析,让我们这些普通教师看到不同环境下真实的教育。使我明白了不管什么环境,教育的真谛都应是为了学生的发展。
黄瑞华校长切合学校实际给大家解读了学校工作计划,描绘出学校发展的前景,给大家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指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。
这些培训使我对工作和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。我想,既然身在这个岗位上,而且没有转行的打算,那么,就应该踏实地工作,努力地育人。既然,不能拥有很多的财富名利,那么,不妨把“教师”这个名字刻在学生心里,把爱和教育一代一代传播下去。这是我们教师的使命,我们平凡,但我们不应自甘平庸,看低了自己。
这次让我感到最快乐的是为期一天的“拓展训练”——“团队建设”。这是一种新型的培训形式,通过体验式的活动和培训师的引导感悟,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满满的欢乐和体会,有讲座培训所不能做到的优势。
还记得那个把鸡蛋立起来的故事吗?什么是创新?什么是发明?就在于那“一破”之间。常人的思维总有定性,容易朝着惯性的地方发展,自己给自己的思维上了很多的框框。其实,可能稍稍转个弯就是个完全不同的新天地。在这次的拓展训练中,我发现自己缺少创新思维,要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生,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常常接受这方面的训练。
我想以后要多看点小孩子的东西,保持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,才能更好地和孩子沟通,至少不能把孩子越教越没有创新能力了。凡事有一定的规矩,给我们规定了一定的框架,但是我们应该想到框架不到的地方更多的东西,做到既守规矩,又能“破规矩”。能否使事情做得别人想不到的成功,就在于这种“破”的功夫。因此,我们教育学生时,就不能过于牵着学生思维,要把他们与生俱来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出来,培养出来,使他们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。
“计划——实践——反思——实践”直到成功,这是我在一天的团体活动中感受到的做事的模式。大家定下简单的计划,分工实践,再思考不足,调整计划,实践验证,就这样不断地靠近目标。也许我们开始有不知所措,有连续的失败,有不知可否的犹豫害怕,但是,只要我们去尝试实践,去思考调整,我们终将离我们的目标越来越近!
所以,行动起来吧!只有这样,我们才可能接近成功,教育也好,生活也好。我喜欢这样的'生活,真实地感受着,有所感悟,有所行动。
我们参加训练时的小队口号是“我虽平凡,绝不平庸”。我记下这点滴感悟,以这句话自励,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开出美丽的花朵。
已经工作二十年,每当暑假总是要参加师德培训,每次培训中也总会安排我们1—2天的业务专题培训。今年的师德培训也是同样安排了两天的业务专题培训,第二天是学校体育组自己组织当前体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讨论,我们嘉绿苑小学体育组讨论激烈,期间也谈到业务培训的内容,就如第一天集中文新小学的一天学习,当然受益匪浅。
但当重新审视昨天的业务培训之场景:有老师听得认真极至;有的看到长久不见的老朋友也就聊开了;同样也有不少老师可能对学习的内容并非感到兴趣,于是也就开始“呼呼”;我一向来都有认真学习的好习惯,所以也做了不少笔记。在今天的讨论结束,我再翻开笔记本回顾时,突然觉得有了一点启示。
一、集中培训带来的好处
集中培训是学科业务培训的主要方式,一般来说可以让同在一个区域内的体育老师,能全面了解区域内体育教育现状,及时交流教学中的疑难问题,听从教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员所提出的新任务、新要求,或是区域内体育教育教学新动态等。如这次岑老师对我们全区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,及当年在实施省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单元教学计划制订等问题,如求是等两校的两位老师为我们所作的省编教材解读,就是这次暑期业务专题培训的中心问题,让全区体育老师有了一个全面的新的了解。
二、杯水车薪难解长时之渴
但仅1—2天的超短期业务培训,能给老师们带来多大的收获,我不敢恭维,至少可以说“杯水车薪难解教师们长时之渴”,一个学期下来,一年下来(当然平时也安排一些活动),就凭暑期的这一两天的培训就能让老师们解惑,我们的业务能力得到飞跃?让我们能要将来的教学中得到更大的帮助?培训是长期的,短暂只能是“菜单式任务布置”。
三、改变培训的组织方式
第一天全区200多名教师集中文新小学小礼堂,一起听讲座一起学习,我敢说大家都学了点什么,认真者记了笔记,不认真的有私下聊天的,也有边上“呼呼”的,自然也有提早告退的(只是没统计有多少人如此)。
休息间,区内一位资深教师在谈笑间流落:“这样的培训到底有多大的效果?”我突然回想起,90年代初入师门,每年暑假全镇老师不分学科集中师德培训,其中也有业务专业培训,刚一年两年我们听到的新东西,可这一过就是十年;20xx年新世纪,全面实施新课标,“通识培训”又是一次又一次,与过去的前十年一样,开始我们学到的是新知识,可是这个培训又过了十年。十几年前在新课程实施之前,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,强调目标的制定,后来由于新课标出现,提倡素质教育而把体育教学的技能教学淡化了,以至完成抛弃了技能教学,让体育课堂教学走向极端,走向误区。
今天我们再重新回到强调技能之时,老师们却已经忘记了十年的迂回,惭愧的是作为老教师的我还是弄不清,为什么总是这样一次次地进行全盘否定(或许是我多想)。没有扬弃的态度去看问题。再回到我刚才谈到的区内那位资深S老师的谈话,两天培训实效到底有多大?何况也不是全体教师都像我一样认真地学习,以至出现“好友久别长聊”、“乎乎”有之的情景。
所以在此,我非常敬佩我们岑老师所做出“第二天体育组讨论教学问题”的举措。这是一种新的小尝试,尽管无法调控其讨论的真正效果,必竟这是一种新的培训模式。
四、分层教学在业务培训中的应用
“分层教学”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。而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体育教师队伍来说,分层也是一种尝试。S老师说:这么多老师挤在一起能学到什么?像我们这样的老教师,像这样的培训可能还是不够一点。S老师所说的与我所想的还是比较接近,业务培训要有所不同。
第一层次:3—5年新教师,基础的课堂教学,所要的是如何规范课堂教学,他们最需要的是入门为师;
第二层次:区内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,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般的“通识培训”,他们有一些非常好的自学能力与研修习惯,他们或许更想得到的是较“高端”理论+实践的引领;
第三层次:区内一批年龄比较大的老教师,他们有很好的经验,只是没有总结的习惯,或是受累于社会、家庭等生活的困扰,他们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,因为他们是体育界的前辈,技能教学是他们的特长,如果能与另一批中青年教师形成一股合力,那么体育教师这个团队将是一股不取之不竭的温泉。
文档为doc格式
【假期师德培训心得体会】相关文章:
Copyright © 2024 汇聚心得网 www.hjxxcy.com 版权所有